好山好水出好茶
大别山风光旖旎,山势雄浑,水蕴灵秀。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生态优良,绿色资源富集。这里山高林密,千峰叠翠,拥有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这里高峡平湖,有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盛产香飘世界的六安瓜片茶。2021年,金寨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一直以来,金寨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森林覆盖率达75.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1.5%以上。据史料记载,金寨拥有1700余年的茶叶种植生产历史。目前,金寨县是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好山好水出好茶,“鲜花湖”“梅山湖”的湖水孕育出来的茶,清香飘逸、醇厚回甘,深受爱茶之人的喜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传统历史名茶——六安瓜片。
六安西茶谷主题公园(金寨油坊店乡面冲村)
蝙蝠洞(金寨麻埠镇齐山村)
享誉古今名冠中外
六安瓜片是传统名茶,唯一无芽、无梗、单片的绿茶。明清时期为朝廷贡茶,现今常作为国礼馈赠国外领导人。唐代陆羽的《茶经》、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有关于六安茶的记载,《红楼梦》一书80多处提及。2008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六安瓜片”喜登“中国十大最具魅力农产品”光荣榜;2014年,“六安瓜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2017年,“六安瓜片”在杭州首届中国茶叶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中欧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谈判中,成功进入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100+100”的中方清单;2021年,“六安瓜片”获评首批“安徽省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2022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茶香馥郁沁人心脾
六安瓜片外形单片顺直,无芽,无梗,叶缘背卷平展,形似瓜子;干茶色泽翠绿,匀润起霜;汤色碧绿,清澈明亮;香气清香馥郁,持久,若兰似蕙,沁人心脾;滋味鲜爽醇厚,回味清凉甘甜;叶底黄绿、鲜活、匀整,色、香、味、形俱佳。茶品质指标水浸出物46.6%、茶多酚18.5%、儿茶素17.44%、维生素C298mg/100g、游离氨基酸总量3.2%,均高于参照值,尤其儿茶素高出参照值2.2倍、维生素C高于参照值6倍。
制作工艺独特
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工艺流程包括:采摘、摊青、生锅、熟锅、毛火、拣剔、小火、摊放、老火、整理。
采摘:六安瓜片茶鲜叶应养到新梢“开面”才采摘,其鲜叶为1芽2~3叶、1芽4~5叶,谷雨前后品质最佳。
摊青:使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篮、篓、筐进行摊青,厚度4cm~6cm,时间宜为4至6小时。摊青后鲜叶水分和青草气适度散发。
生锅:锅底温度200℃~300℃,投叶量50g~200g不等。用芦苇帚、高粱帚或竹丝帚翻炒杀青兼做形,炒制约2分钟生锅后及时扫入熟锅继续炒制。
熟锅:与生锅紧邻,锅底温度160℃~200℃,边炒边拍,整理条形,炒制约2分钟。达到叶片深绿透香,基本定型,形成湿坯。
毛火:湿坯及时“烘毛火”。用竹烘篮和炭火烘焙,薄摊,烘篮顶温度约70℃~90℃,烘2至3分钟翻动一次,烘至七八成干。
拣剔:拉完毛火的茶,放置以竹制工具盛茶,专人拣剔形状不规则、色泽不一致的叶片、漂叶或非茶类夹杂物,达到匀整一致。
小火:在毛火后一天进行,烘篮顶温度80℃~100℃,以炭火烘烤,不停地翻摊,直至茶叶显清香,烘至八九成干。
摊放:小火后茶叶宜采用竹制篮篓或簸箕装茶,推放3~5天,俗称“回疲”。
老火:又称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用通条炭架起,高40cm~50cm,要求火温高、火势猛,烘篮顶温度要达到300℃以上。每烘篮投叶10kg~14kg,二人抬篮在炭火上罩烘1.5秒,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120~180次,中间不间断。达到叶面宝绿上霜,香气形成,含水量小于6%。
整理:老火烘成的茶叶,冷却后装入大筒或干净的锡箔包装袋中,装箱封口贮藏。
冲泡技艺讲究
冲泡器皿:六安瓜片冲泡时选用130毫升白瓷三才盖碗茶具,最大限度发挥六安瓜片中花香、清香、嫩板栗等香气,还可以通过碗盖轻嗅茶叶的香气,也便于更好的捕捉六安瓜片的香气;
冲泡用水:选用大别山竹根下流淌的水,将水烧至沸腾冷却至95℃;
茶水比例:按照1∶70的茶水比例,即容量为130毫升的三才盖碗需要准备2.5克干茶备用;
冲泡技艺:布具(准备茶、水、冲泡器具)——赏茶(观赏干茶的外形、色泽)——温杯(提高器皿的温度,更好地激发茶香)——摇香(通过碗盖轻嗅干茶香气)——置茶(将准备好的干茶投放至三才盖碗中)——冲泡(95℃的水、环圈后高冲的注水方式进行冲泡)——出汤(把盖碗中的茶汤出在公道杯中,充分均匀茶汤浓度)——分汤(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呈7分满倒入品茗杯中)——品茗。
赋能新质生产力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背景下,金寨县正在探索茶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在茶产业、茶文化和茶旅游融合实践基础上,勠力打造一场茶产业的盛宴,吸引无数茶客前来观赏、品鉴,带动老区人民走上增收致富的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