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2024(第六届)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安徽南陵县召开,《安徽乡镇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布。
《安徽乡镇高质量发展报告》由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决策杂志社)和安徽省统计局农村统计处成立联合课题组共同编写,通过搭建安徽乡镇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最新乡镇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资料,科学评价全省乡镇发展状况。
论坛上,重磅发布了“2024安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榜”。
《报告》依据2023年《安徽省行政区划统计表》, 以全省 1235个乡镇为评价范围。
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构成,在指标分布上体现经济实力、产业提升、环境满意、基本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在指标权重设置上侧重综合经济实力及产业增长的贡献度和发展潜力、后劲,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高度契合。
01
精准画像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准确把握乡镇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对于推动安徽“镇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发现,安徽乡镇发展呈现出五大特征。
乡镇机构“瘦身健体”。总体看,安徽乡镇行政区划总数不断减少,由2000年的1858个降低至2023年的1235个。其中,乡的降幅相对明显,由2000年的885个降低到2023年的224个;镇由2000的973个增至2023年的1011个,整体变动相对平稳。
乡镇产业“硕果盈枝”。一是乡镇特色农业活力充足。截至2023年底,安徽1235个乡镇拥有农业企业2.4万个,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55万个,有实际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9320个,平均每万人拥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个;累计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42个,总数位居全国第5。二是工业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底,安徽1235个乡镇共有工业企业8308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9724个,占全省总数(23636个)的41%;累计建成208个产业集群专业镇,是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乡镇潜力“欣欣向荣”。2023年,安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44元,比2019年增加37.2%,连续五年实现跨千元增长。同时,农民消费力也在逐步升级、消费结构趋于优化。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8905元,比2019年增加30%,高于收入增长幅度,且消费活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7%,比2019年下降2个百分点,农民消费正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乡镇生活“幸福安康”。安徽乡镇社会事业发展良好,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持续夯实,教育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乡镇环境“改头换面”。自启动实施了“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以来,安徽已建立“1+6+20”政策体系,首批200个精品示范村开展规划建设,已建和在建省级中心村8233个;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1186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79%;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10164个,美丽乡村遍布江淮大地。
乡镇竞争力反映了乡镇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从整体结果看,安徽综合竞争力100强乡镇主要分布在合肥、芜湖等全省强市、强县(市、区),为市域、县域整体实力的增强起到支撑作用。
从板块分布看,呈现“线上成景”“面上开花”。合肥都市圈作为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显现,区域乡镇入榜数量共68个,38个乡镇跻身前50名;区域差异依旧存在,皖南地区乡镇入榜数量48个、皖北地区乡镇入榜数量仅20个,整体差距较大;皖江示范区城市体量较大,区域乡镇入榜数量共73个,整体乡镇发展水平较为优异。
从地市分布看,中心城市“独占鳌头”。省会合肥乡镇入榜数量最多,共19个,占据总数约1/5;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乡镇入榜数量排名第二,共18个;马鞍山、阜阳乡镇入榜数量以11个、10个分列第三、第四;安庆、滁州乡镇入榜数量均为7个,并列第五名。
从县域分布看,“几家欢喜几家愁”。综合竞争力100强的乡镇分布在50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总量的48%。其中,肥西县入榜乡镇数量最多,占有7席;当涂、肥东、天长、湾沚、长丰入榜乡镇数量并列第二,占有5席;繁昌区、无为县并列第三,占有4席;广德、和县、南陵入榜乡镇数量并列第四,占有3席;其后是博望、东至、阜南、临泉、鸠江、潜山、舒城、全椒、濉溪、桐城、颍泉,均各有2个乡镇入榜。
03
“镇兴”之路怎样走
首先,优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强链聚群”。一是聚焦动力“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二是聚焦规模“链”。加快产业集聚、要素集聚与业态创新,培育一批以镇域为单元的小型、微型产业集群;三是聚焦路径“链”。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丰富“三产融合”的富民业态;四是聚焦配套“链”。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推进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壮大多元化产业主体。
其次,抓治理,实现“精细管理、深度融合”。一是推进基层简政赋权。精准分类确立乡镇简政赋权事项,厘清县乡职责边界,加强对基层简政赋权工作的宣传,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二是提升乡镇执法能力。优化执法队伍结构,加强执法人才建设,完善乡镇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打通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三是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立政府引导、多元供给的公共服务模式,完善乡镇智慧化、网格化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审批服务效能,发挥服务群众“前哨”作用。
再次,强服务,实现“福祉增进、宜居宜业”。一是全面提升镇区生活品质。优化医疗、养老、路网、文体等基础配套设施,让群众住得“安心”;二是完善镇域现代商业体系。发挥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带动支撑作用,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完善配送设施,提升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让群众买得“开心”;三是推动镇域风貌提升。坚持治理、保护、修复并重,坚决守住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构建“山水相融、田林交错、城园一体”的生态格局,让群众看得“舒心”。
第四,夯基础,实现“集聚要素、镇兴促产”。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公路及养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生产能力;二是畅通要素双向流通通道。推动县城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下沉乡镇,盘活镇域公共资产,探索村公司入股镇公司发展模式,引导国有企业支持镇域发展,提升发展能级。
最后,育强镇,实现“辐射带动、全域提升”。一是培育一批经济强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标对表江苏、浙江等镇域经济强省,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统筹推进“强头、壮腰、固尾”,加快打造“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式镇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快提升“中心镇”建设,提升集聚辐射能力。发挥资源禀赋优良的重点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打造一批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科技教育等中心镇,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中心镇发展格局。三是做精做优一批专业特色镇,推动差异化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区位特点,积极培育独具风格、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大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等特色小镇。
2024(第六届)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合作交流办公室指导。
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
南陵县人民政府、决策杂志社承办。
安徽县域发展研究和评价中心、安徽财经大学县域经济研究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