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至24日
安徽日报“寻梦和美乡村”
全媒体报道组
来到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
蹲点调研
近年来
丁埠村深入挖掘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
金色土地、古色沉寂等“四色”资源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报道组全方位呈现
丁埠村的奋进历程
和山村发展的可复制经验
↓↓↓
样本意义
1.传承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丁埠村注重讲好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红色精神成为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
2.激活红色资源。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红色旅游越来越火,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盘活红色资源,丁埠村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将散落的红色资源聚合起来,激活红色资源“使用价值”,带动红色旅游发展。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金寨是一座坚强的“红色堡垒”,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当时人口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在革命年代先后有10万人参加革命。金寨几乎每户都有人参加红军,每一个村庄都有红军战斗过的痕迹,每一片土地都流淌着先烈们的鲜血。
近日,记者来到这片红色土地,走进立夏节起义主要爆发地——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只有深切感受老区人民的伟大与奉献,才能明白“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真正含义。
昔日,金戈铁马;今朝,风景秀美。95年前的烽火早已燎原,照亮了整个中华大地。
5月24日,航拍的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风光。(范柏文 摄)
神州震动
“惊雷”响彻立夏时节
初夏时节,位于大别山腹地的丁埠村迎来旅游旺季,离村部不远的立夏节起义主要爆发地遗址——大王庙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进入景区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立夏节起义。”讲解员周华指着门口的立柱标识牌,细致地讲述了立夏节起义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1929年5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金寨县(当时属河南省商城县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商南地区)爆发了民团起义与农民暴动相结合的多点联动武装起义。由于当天是立夏,这次起义也被称为立夏节起义。
为什么不叫立夏起义呢?这不是周华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问题。她解释说:“金寨有在立夏当天过节的习俗,会举行聚餐喝酒等庆祝活动。”95年前的立夏节,打入丁家埠民团内部、担任民团教练兼班长的共产党员
周维炯,在民团驻地大王庙以过立夏节的名义,举行宴会将团丁们灌醉,取得立夏节起义的胜利。
每次讲到这个故事,游客们都会兴致盎然,不停地追问更多细节。周华绘声绘色的讲解,让游客重温了95年前那个不寻常的立夏夜晚。
发生在丁埠村大王庙的民团起义,仿佛黑夜中迸发出的一声惊雷,迅速扩散到四面八方,吴家店、斑竹园、南溪等10多个地方也举行了起义,并都取得胜利。
“立夏节起义同黄麻起义、六霍起义一起,被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爆发的三大革命武装起义,推动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先后有12支红军主力部队在金寨组建。”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主任梁远启说。
走进大王庙景区,一座宏伟的“立夏烽火”大型石雕映入眼帘。梁远启介绍,雕塑高12米,寓意金寨县组建了12支主力红军队伍;长14米,寓意南溪镇共走出14位开国将军;底座宽5.6米,寓意立夏节起义是在1929年
5月6日爆发的。雕塑上的13位人物设计都有原型,正面人像原型是立夏节起义领导人之一周维炯。
为纪念立夏节起义,大王庙专门建设了革命历史陈列馆,正中央是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立夏节起义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展柜陈列着当年起义领导人用过的大刀、手枪和苏区货币等珍贵文物。
5月22日,航拍的丁埠村立夏节起义陈列馆。(范柏文 摄)
甘于奉献
老区情怀镌刻入骨
有人说,金寨县沾了革命老区的光,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就。每当听到这句话,立夏节起义革命历史陈列馆馆长、金寨县南溪镇文化站站长吕祥峰都忍不住澄清一下。
“不是金寨沾了老区的光,而是金寨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吕祥峰说。
金寨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被称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从金寨县走出的59位开国将军中,南溪镇有14位,因此南溪镇被称为“将军县里的将军镇”。
“山山埋忠骨,岭岭是丰碑;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这句话用来形容丁埠村,恰如其分。“以前的丁埠村比现在大不少。村里有3000多人参加过红军,绝大部分人都牺牲了。”丁埠村党支部书记易三明沉重地说。
“最后一把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在易三明看来,只有深入了解过丁埠,才会明白“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和“老区人民”几个字的真正含义。
新中国成立后,老区人民为国家建设继续贡献着力量,作出重大牺牲。
千里淮河,水患成灾。为根治淮河水患,确保下游豫皖两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丰产丰收,20世纪50年代,国家先后在金寨境内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全县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和3大经济重镇沉入水底。
“全村1100多户,需要搬迁的将近500户,涉及1100多人。”易三明说,丁埠村位于大别山腹地,土地资源稀缺,村民把土地看成自己的“命根子”,但为了修建水库,治理淮河,大家都非常支持。
“只要国家需要,我们的祖辈连牺牲都不怕,这点损失算什么呢!”67岁的丁埠村李二村民组理事会成员洪正亮说,如今的丁埠村山清水秀,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蒸蒸日上,“当年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每当吕祥峰介绍完金寨县和丁埠村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国家建设作出的巨大牺牲,游客们无不深受感动,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金寨是革命老区,没想到金寨人民付出了那么多,老区人民了不起,丁埠人好样的。
奉献精神早已融入老区人民的血液中,成为丁埠人刻在骨子里的情怀。
5月22日,游客在位于丁埠村的立夏节起义陈列馆参观。(范柏文 摄)
穿越时空
红色印记熠熠生辉
走进丁埠村党建先锋馆,一段段视频、一张张图片生动呈现了1929年爆发的立夏节起义过程,展现了丁埠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取得新成就。
丁埠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单兆伟介绍,作为全国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该村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新建雕塑、展板等方式提升立夏节起义遗址周边的红色氛围,不断丰富红色元素,擦亮红色名片。
1929年5月9日,立夏节起义的各路队伍会师斑竹园,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该师与后来成立的红28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南溪镇红28军重建会议旧址,提升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改造后,旧址将设置四个板块,分为序厅和三个展示区,通过展板、展柜、多媒体、声光电技术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展示红28军重建的背景、过程及意义,给游客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视听体验。
“提升改造后的红28军重建会议旧址,将与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丁埠村大王庙立夏节起义遗址一起,将南溪镇红色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南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立夏节起义胜利后,为提高群众知识水平,鄂豫皖苏区创办了上千所列宁小学,让穷人家的孩子能够免费读书,让他们在红色教育中激发出强大的革命热情。
红色教育在希望小学里得以延续。立夏节起义遗址的河对岸是丁埠实验学校,其小学部也叫八一希望小学,校园里传出的读书声回荡在大别山里。从列宁小学到希望小学,变的是名称,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
如今,发轫于大别山的希望工程已经传播到全国各地,希望小学遍地开花,培养了无数热血青年,让红色火种经久不息,烽火长明。